手机版 | 网站导航
观察家网 > 生活 >

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七十一卷 儒林 三

个人图书馆-新用户4541Ay47 | 2023-08-04 14:21:02
第七十一卷 儒林 三

镇 江 府

包 咸


【资料图】

包咸,字子良,会稽曲阿人也。少为诸生,受业长安,师事博士右师细君,习鲁诗、论语。王莽末,去归乡里,于东海界为赤眉所得,遂见拘执。十余日,成晨夜诵经自若,赤眉异而遣之。因住东海,立精舍讲授。

光武即位,乃归乡里。举孝廉,除郎中。建武中,入授皇太子论语,又为其章句。拜谏议大夫、侍中、右中郎将。永平五年,迁大鸿胪。每进见,锡以几杖,入屏不趋,赞事不名,经传有疑,辄遣小黄门就舍即问。显宗以咸有师傅恩,而素清苦,常特赏赐珍玩,束帛奉禄增于诸卿,咸皆散与诸生之贫者。病笃,帝亲辇驾临视。八年卒,年七十一。

子福,拜郎中,亦以论语入授和帝。

(后汉书儒林传)

三国 吴

韦 昭

韦昭,字弘嗣,云阳人。少好学,能文。诸葛恪表为太史令,撰吴书。孙休践祚,为中书郎、博士祭酒。命昭依刘向故事,校定群书。孙皓即位,封高陵亭侯,为侍中,常领左国史。皓欲为父和作纪,昭执以但宜作传,如是非一。后积嫌忿,收付狱,遂诛之。

所著有孝经、国语注及洞纪三卷。又官仪职训、辨释名,各一卷。

(嘉庆一统志)

徐 邈

徐邈,其先姑幕人,祖澄之迁居京口。邈膺荐补中书舍人,每被顾问,辄有献替,多所匡益。转祠部郎中、前卫率,领本郡大中正,授太子经。安帝立,拜骁骑将军。所著有穀梁传注,又撰正五经音训,见重于时。

(嘉庆一统志)

臧 焘

臧焘,字德仁。祖汪,自东莞家京口。善三礼之学,为国学助教。议宣太后不当配食,中宗从之。又因太庙灾,议祧礼,学者多是之。

(江南通志)

南朝 宋

关康之

关康之,其先河东人,世居京口。少笃学。下邳赵绎以文义见称,康之与友善。晋陵顾悦之难王弼易义四十余条,康之申王难顾,远有情理。又为毛诗义,经籍疑滞多所论释。累征辟,一无所就,弃绝人事,守志闲居。泰始初,复征聘,以疾辞。

(嘉庆一统志)

焦千之

焦千之,字伯强。严毅方正,欧阳修敬事之。馆修家,屡试不利,修勉以孟子不动心之勇,弃去科场文字,专意经术。修守颍,吕公著通判州事,延之教子。嘉祐中,举行义,赴京师,馆于太学,试舍人院,赐出身。为国子监直讲,以殿中丞为乐清令,知无锡县。岁旱,运河涸,用单锷言,车梁溪水灌河,五日而通流,舟楫无滞。

(丹徒县志)

姚 辟

姚辟,字子张。赡辞博雅。登皇祐元年进士,授项城令,通州通判,所至有声。时以文字相尚,辟独究心六经,义有未安,必求其是。故其为文,下笔气盛,日办数千言,无不洞达,而一归于理。一时名士如欧阳修、王安石,皆与交游。尝同苏洵修礼书,著太常因革礼一百卷。欧公称其功施后世,非止效俗儒著述,求一时之名者比。

(金坛县志)

都郁 都洁

都郁,字子文。易学纯邃,为乡里师。任惠州教授,学者多宗之。

子洁,字圣与,宣和六年进士,累官左朝奉大夫、吏部郎中、大府少卿、淮南总领。洁少传父学,著周易说义,张九成序之。又因左传载晋蔡墨、郑游吉等引易,悟六位有定,而卦变无穷,著周易变体义十六卷,曾几为之序。为淮南总领时,总司之权尚轻,洁请监司守令弛慢之尤者,按劾黜责,以警其余,总司之权始重。

(嘉庆志述旧志、丹徒县志)

顾 奎

顾奎,字应文。贡入太学。乾道中,以特恩授迪功郎、县尉,卒。

好学笃行,后进师尊之。每郡博士至,必执弟子礼,迎致乡校,以为领袖。乡人称老顾先生。

(丹徒县志)

汤 泳

汤泳,字叔永。粹于理学。与弟沂同游考亭之门,其答问见文公语类。官南廓簿领,未赴卒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窦从周

窦从周,字文卿。志尚冲雅。年五十,与弟澄从朱子游,得操心之要,造诣精粹,专以为己为学者创。一夕,盗入其室,睥睨久之,知为从周居,谓其徒无惊此公,相率去。朱子叹曰:忠信可行蛮貊,于此益信。讲道学者,以二程夫子拟之。卒,并祀乡贤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潘汇征

潘汇征,字泰初。记问该洽,议论醇正,宗濂洛先儒之学。四荐三魁,登嘉定甲戌第。廷对恺切,刘宰称其志不苟求,学行才猷兼备,深器重之。时杜丞相范为湖州,录参汇征为仪真郡文学,宰并荐于朝。汇征历任番阳推官、安庆教班。改令昆山,邑号难治,人咸服其廉平。再调繁昌。晚岁自号鹤山狷叟。年六十九卒。

(溧阳县志据建康志)

雷好问

雷好问,字博夫。少颖异,日记千言,过目成诵。学以德行为本,文章必以理胜。游郡庠,以葩经荐入太学上舍。

德祐乙亥,元师次江南,廷臣弃位去者踵相接。同舍或欲亡去,挽之与俱,好问泫然涕泣,为陈大义。且曰:太学乃养育贤才之地,方今国步难危,期以死报,若遽舍之,抑何面目对人语耶 ?同列感而止者甚众。两叩阍,极言时政,疏上,不报。

明年丙子春,元将伯颜入临安,以宗室、宰执、庶僚、三学诸生北去。好问昼夜号哭,求死不得,至横床驿。酋首阿打海悯公哀切,纵之,间道归润。是时旱涝频仍,疫疠大作,好问庐于鸿鹤山麓,匾日居敬斋,隐居教授,杜门不出,学者宗之。会元诏郡邑访求逸俊,有司迫赴阙,终不赴。元延祐二年,卒。

子泽。

(丹徒县志)

王有壬

王有壬,字文新,号白云山人。幼孤贫,奉母必备甘旨。元季兵起,独能以高尚自全,足不出户者十余年。博学,尤邃于易。卒,门人私谥日节孝先生。

(丹徒县志)

王 贞

王贞,字可贞。洪武二十四年辟明经,授本县训导,凡八年,士多成达。征入翰林,预纂经籍。永乐初,为鲁王府纪善。七年,随王之国,上书陈戒,王敬纳之。明年,假归省墓,王率宫寮守令辈,祖帐临济门外,宴饮赋诗,赆赉甚盛。既而假满,还鲁。居久之,宣德元年,年八十二,乞休。王固礼贤敬士,尤爱重贞,上言:贞在职二十六年,日在左右,裨益良多,乞升授长史致仕,仍留教书。许之。逾年,致仕还里。

贞为人清介,易直以慎,不屑屑词章之学,而理明辞达,粹然儒者。既以学行见重鲁邸,而一时名公卿解缙、金幼孜、曾棨、梁潜、胡俨、杨溥、杨士奇辈,游从推服,几满天下。晚以耆宿里居。又若干岁,卒。学者称为正固先生,王所赐号也。

(参据仅存集及明史鲁王传、溧阳县志)

于 镒

于镒,字南金。成化甲午举人。德性端重,乡族以孝友称。知万载县,务以德化民,民甚怀之。

平生善读书,尤究心理学。尝独坐一室,诵法程、朱,静观气象,榜其壁日动直。著中说,独启道枢,发天人之秘。今祀乡贤。

(金坛县志)

丁元吉

丁元吉,字无咎。嗜学,弗事举业。年未弱冠,即教授乡里。为诗古文,才思宏远,而律度严正,然所志不存也。太守林一鹗欲荐之,以不能仕辞。子玑,成进士,官中书。赐告归婚,一用仪礼,以变习俗。精研易理,匾所居日易洞,学者因称为易洞先生。修郡志,笔削有法。践有司乡饮宾席三十四年。著书百四十卷。为人宽良仁爱,休休善教。考古论事,兼及养生治疾之方,足以发蒙破妄。卒,年六十五。

元吉葬母黄山时,有九鹤盘旋墓侧,回翔云表者久之。元吉筑庐墓傍,赴葬者因名其庐为九鹤山房云。

(丹徒县志)

丁 玑

丁玑,字玉夫,丹徒人。成化戊戌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尝因星变,陈治道本末,反复千言,而根极于正心。擢广东副使,提督学政。生平守程、朱之学。其教人正容端坐,澄心定气,使躁释虑消。为政先风化,而一以诚意将之。所著有补斋集八卷、大学疑义等书。

(江南通志)

王 濂

王濂,字仲清。正德癸酉举人。讲学于罗文庄钦顺,精知力行,尤严义利之辨。文庄心契焉,晚著困知记,属濂为之序。嘉靖己丑,司理湖州,多所平反。杨文襄一清钦其亮节清操从省察函养中出,尝题赠竹菊图,有曰:竹之直,君之节;菊之芳,君之章。其推重若此。后归田,益潜心研理。教于孙敦本行,卜筑迩父墓以终。

(金坛县志)

张 莱

张莱,字廷心,本姓雷氏。父表,汉川儒学教谕。

莱性颖敏,有气局,读书终身不忘。明经饬行,毅然淬志于圣贤之学。从补斋丁玑游,体验扩充,学益以邃。正德甲戌,成进士。授户部主事,司国储诸仓,宦竖帖然不敢肆。敕留都宣谕,委督粮畿甸,赐玺书,计课浔阳,悉称职。

莱孝友肫笃,居忧恪遵古礼。少弟患痈,至以口吮之。教人必以经学为先,以主敬穷理为要。其为诗文,简古冲淡,悉根义理。尝以心庵颜其室,因以自号。正德丁丑,卒于官,年五十有五。

(丹徒县志)

束 桓

束桓,字子威。生有异姿。家贫,日鲜再食,而诵读不废,邻母怜而食之。为学根究性命,务为躬行,虽屡挫于时,向道弥笃。

隆庆戊辰,以贡授宁州判。州泊洞蛮,桓亲历其境,戒毋得剽掠为贼,咸戢服。守将幸功请剿,桓力争之。督府业以前议上闻,又心折桓言,别疏请罢兵,而移罪有司。悉左调,桓坐是亦调胶州。在胶两权高密、即墨县事,时时会诸生讲性命之学,不肯究追逋赋,然课吏考最。上官例取无碍银,桓状言:赋役有成书,征收有实数,安所得无碍者 ?此特奸吏逢迎蒙蔽耳!虽报可,而心衔之,卒罢归。

桓归家益贫,讲学益力。岁大饥,姜宝移书邑令曰:子威吾老友,薄奉五金,幸致之,度此时不能出门户矣。令更益五金遗之,桓以分给族之贫者。与丹徒耆儒殷士,望月为会讲,以敦本存诚之学,引掖后进。又设会村社,以教力农者。学者称怀玉先生。卒,祀乡贤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王 樵

王樵,字明逸。皋子。嘉靖丁未进士,授行人。负台省望,迁刑部主事。丁父忧。服除,补故官,迁员外郎。数以执法与分宜抵牾。给谏吴时来论列分宜罪状,谗者谓樵成谋,出之东兖。后引病乞归,十余年坚卧不起。

江陵初辅政,搜名实士,强迫之起,乃就浙宪。入为尚宝卿。江陵自诩推毂功,及刘台劾居正,居正乞归,诸曹奏留之,樵独请全谏臣以安大臣,其略谓:居正留而台得罪,无乃非宋仁宗待唐介意 ?居正大恚,出为南京太仆寺卿,时年七十余矣。累官光禄大理卿、刑部侍郎,擢右都御史。给事中卢大中劾其衰老,帝令致仕。

其为行人,一使蜀,再使代,所过馈遗不受。每访采山川厄塞风土而区画焉,参以传记图牒,凿凿可行。为刑部郎,治律如经生,治经字比句栉,贯串折衷。手纂读律私笺,甚精核,尝叹曰:士大夫以留心案牍为俗吏,文墨诗酒为风雅。夫饱吃官饭,受成吏胥,而谓之风雅,可乎 ?总督胡宗宪计降汪直,欲赦直以示信,樵曰:宗宪失信,与朝廷失刑,孰重?乃拟谋叛律,枭示海上。其上巡东兖,值岁大祲,抚臣请已得赈,樵谓赈非难,使民被实惠难,谕属吏躬诣村落,户至而人核之,籍姓名而亲复之,里胥奸不行,活人数万。景王之国,道出山东,舟干艘,役夫二万,樵持议不可派乡夫,卒无所扰。其分巡浙西,职兼治兵,西吴故盐盗窟宅,樵练士厉兵,严保伍,捕治剧贼潘榜等;督调诸将战,覆四倭舟于徐公洋。捷闻,增秩,赐金。其历三法曹,曰:人命至重,彼以一缕悬吾笔端,而敢不尽心乎 ?一当熟审两虑重辟,虽死者亦心服而去。诚意伯刘世延主使杀人,议者欲委咎其党,樵独罪于首恶,勒归之乡,其党亦解散。

樵恬淡诚悫,温然长者,大处僚友,嚬笑无所徇。及退,而徒步里中,浣衣服粟,如野僧寒士。杜门却扫,大夫有终任不识其面者。虽位登三事,而散处间局者十之三;入仕五十年,而退居山野者十之七。闭户穷经,老而不辍。所著书,有周易私录、尚书日记、书考、周官私录、春秋缉传、四书绍闻编、考定周易参同契行世。

卒,赠太子太保,谥恭简。

(金坛县志)

潘 槐

潘槐,字廷卿。万历中贡士,任庐州训导。性好学,博综群书,六经诸史,各有发明,手录成帙。署英山县篆,汰浮粮,白冤狱,儆刁顽,甫四月,而颂声大著。同官忌之,移疾归。与诸理、齐燮、顾端文宪成、高忠宪攀龙,讲学于八卦亭。所著有鸣志录、诗数百篇。

(金坛县志)

丁鸿明

丁鸿明,字子行。顾泾阳尝称:丁生颖悟,任生笃实,刘生孝友,为丹阳三布衣。刘,豫章人,寓丹阳者也。鸿明深于易象,著易理质疑说行世。家贫,性尤耿介。尝大雪,绝食,袁复初裹粮馈之,则端坐待毙而已,无怨尤色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史起龙

史起龙,字蛰卿。万历间诸生。家惟遗产数亩,嗜学不倦,淹贯经史,远近争延为师。起龙因弟子材质高下,激厉裁抑之,多成就者。尝受人遗金,瘗诸地,待其子长,发而还之,封识如故。国朝顺治间,巡按江宁御史刘宗韩赞其像曰:皎皎以律己也,贞如介石;温温以善世也,穆如春风。

(溧阳县志)

费良佐

费良佐,字仲尝。为诸生祭酒,所教士多通经服古,称费氏学。前明天启末,魏珰祠遍天下,邑有倡议建立者,良佐与史忠琇等痛斥之,闻者股栗,屹不为动。入国朝,以子达,赠户部郎中,祀乡贤。

(溧阳县志)

陈洵 陈先登 陈演 陈硎

陈洵,字暗儒。生而夙慧,一目十行,比长,文名噪吴下。高攀龙讲学东林,洵执经问难,诸生皆为却席。兄先登,字尔先,力学能文,天启甲子科经房以争元抑置副榜。弟演字绎如,侄硎字剑颖,皆苦志笃学,淹贯经史,为沈黄山、周鹿溪所器重。后闭门深山,著述以老,惜多散佚不传云。

(溧阳县志)

蒋 舒

蒋舒,字若木。崇祯癸酉举人,当涂教谕。家居日闭户著书,手自评纂二十一史。避乱洮湖,舟中常载书自随。兵至,辄长跽曰:诸物听公等取去,幸勿残吾典籍也。与陈名夏为同门友,名夏既贵显,招之,辞曰:年兄行道以济生民,弟亦明道以开来学,均之,无负师门也。感慨卒。

(溧阳县志)

芮长恤

芮长恤,字蒿子,原名城,溧阳人。明诸生。博极群书,文行为一时冠。与同邑陈名夏、赵理之、吴颖、彭旭、史燧、马世杰、世俊等,合社讲学,称濑上十三子。名夏、世俊并师事之。甲申之变,名夏自给事中污伪命,长恤悲愤咤恨。福王称制,捕诸从逆者,名夏逃归里,诣长恤,长恤面壁卧,曰:君亡不死,安用见为 !名夏跪哭曰:尝再缢,不幸为救者误。长恤厉声曰:胡不三!亟麾令去。曰:吾不忍鸣汝罪也。彭旭率同学讦名夏,名夏既贵,修隙,中旭以隐。狱成,会名夏奉命来江南,长恤肩舆往,扃其外。名夏喜,出迎,问何言 ?长恤隔帷语曰:从公乞彭旭耳。名夏诺,即出旭。然终不一见而返。自是躬耕山中,不入城市四十年。名夏以大学士归,求一面,不得也。贻书候问,亦不发视。曰:山泽之臞,一与贵人接,即失所守矣。

长恤初以制艺名,既潜心理学,曰:欲得程、朱真传者,须取太极图、西铭易传叙、春秋传叙四篇精研讨究,豁然无疑,然后可以上问濂、洛、关、闽之学。又曰:昌黎,一代儒宗,其学驳杂,故不见满二程。若学者求为韩子,而不求为朱子,未可与言道也。生平端方,言动必轨于道,学者多宗之。其为学,博而醇,经史疑义,考证尤精。所著有纲目分注补遗,易象传解,四诗正言,礼记通识,匏瓜录。

陈德庆

陈德庆,字舆敬。明给事中献策子。幼颖异,工文,为宜兴卢象升所器重,字以女,殇焉。已,复从高攀龙、倪元璐、黄道周诸君子游,学益精邃。道周尝手书缁衣儒行篇赠之。及象升开府荆襄,德庆在幕,多所赞画。

入清,中式顺治丙戌科乡试。己丑,公车北上,中途闻父丧,星奔哀毁。薄暮,抵江,阻风,不得济,德庆呼天号泣,操舟而前。舟覆,竟不死,人以为孝感云。后绝意仕进,讲学潜修,陶情泉石。性好施与,业田五百余亩,向买诸族人,一旦,悉还其券,无德色。

著有礼记摘训,二十一史纪世编,法戒录,记异编,花事琐言,介雅堂集。

(溧阳县志)

杨廷键

杨廷键,字准可。伯父鼎,顺治丁亥进士,莅官户部郎中,廷键幼师之。

性孝谨。父,字凝九,家训严肃,廷键曲体之。天资英敏,读书贯彻经义。弱冠,游庠,旋食饩。康熙己酉乡试中式。文已刻,复见遗。其为文一本经学,不事声华。乾隆丙辰乡贡,肄业成均。以其所著三礼解纷上于三礼馆,总裁方灵皋采入三礼注中。南旋后,老而益笃,日耽著述。两选儒学,皆不就。年九十四卒。弟子鄂容安时督两江,为序之,铭其墓。

(丹徒县志)

荆子迈

荆子迈,字季超。顺治时岁贡。历任学博三十载,所在教育士子,称得人。擢峡江知县,告归。尝取邵子太极图张子西铭,推阐精微,畅其意旨,大学士熊赐履书其后以行世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柳可法

柳可法,字楷人。康熙己酉举人。性至孝,居丧三年,未尝见齿。少与兄可荫砥学砺行。再赴公车,遂绝意仕进,闭门著书。尝变左氏编年为列传,分大小国而排纂之,凡百余卷,笪重光及王书年、欧阳汉曦两学使皆极重之,为之序。暇则写其性情为诗歌,稿甚富,非知音者不示也。生平不尚豪侈,在亲串间则推解无倦。己未、庚申间大祲,捐谷设糜以活饥者,身董其事。监司石公首镌其名于石,以志褒美。又尝出三干金建宗祠,置义田二顷,为族人读书膏火,及贫族婚丧费,郡人士莫不高其行焉。子八,多为名宿。翰林侍读长洲彭定求撰传。

(丹徒县志)

蒋家驹 吴荃

蒋家驹,字千里。康熙庚午举人。授怀集令,厘奸剔弊,弭盗安民。未几,卒于任。生平耿介自持,好学不辍。于四子书、五经、三礼,皆手录数过,丹黄烂然,博采众说,纬以精义。

同时吴荃,字荪右,官县令,亦能以经学名世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姜兆锡

姜兆锡,字上均,别号素清学者。康熙庚午举人。官中书,改薄圻令。亲老,告归。生平究心于性理经学,构轩曰双桐书屋,著书其中者数十年。丹黄纸签贴四壁,楹柱皆满,所凭长几,当肘处髹漆剥落,木痕皆陷。凡先圣遗经,先儒注疏,兆锡皆能集其成。乾隆丁丑,其孙奭献其书于朝,四库馆俱存目。祀乡贤。著九经集注行世。

(重修丹阳县志)

张光裕

张光裕,字赞皇,号松存。康熙丁酉举人,湖北兴山县知县,居官五年,囊无积蓄。归里后,以经义授生徒三十余年,手不释卷,邑中登科第者,多出其门。生平一言一行,悉禀朱子家训格言,晚年更留心于性天之学。八十四岁卒。著有诗疑二卷,诗疑补四卷,春秋辑略一卷,周官考义六卷,史汉卮言一卷,桑榆杂著一卷。

子潮普,庚寅解元,壬辰进士,四川名山县知县。

(丹徒县志)

王步青

王步青,字己山,一字罕皆。幼端悫。年十八,补诸生,旋食饩。领康熙甲午乡荐。雍正癸卯,钦赐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。越二年,告假归。

自为诸生,即潜心经学,钻研里奥,以己之精神,会古圣贤之精神,优柔餍饮,得心应手。所为文,特拔出流俗。困于场屋三十余年,逮入词馆,年已逾艾,而穷年兀兀,日手一编,道路舟车,未尝稍辍。居京师,屏迹一室,非素心契,不相往来。归里,键户课徒,不轻入城市,郡县吏罕识其面。执贽门下者,不远千里,随材拂拭成就之。掌教维扬,所造皆知名士。操选政几三十年,黜浮崇雅,以端风尚,海内宗之。

晚年著四书本义汇参,以注为纲,诸书为目,盖一身之精力萃焉。四书本义汇参外,有已山集,维杨书院约,王氏宗规,塾课文钞,八集文钞,敦复堂古文稿,敦复堂时艺,并诸语录杂著等编。尝自颜其斋曰无逸所,又书座右云:道脉端须存夜气,老年尤务惜分阴。其冲怀若谷,至老不倦如此。年八十,无疾而终。明年,三院题请从祀乡贤。

(金坛县志)

韩恪 韩怡

韩恪,字思穆。乾隆庚辰举人。父曾,邑诸生,攻苦绩学,砥砺廉隅,以经籍训其子弟,跬步不苟。恪祗承先人之教,笃于孝友,乡里矜式之。官婺源县学教谕,与诸弟子员讨论经术,士风为之一振。邑之人士德之,崇祀名宦祠。

恪从弟怡,庚子举人,授国子监学正。居忧归里,著书以终。著有四书释字(世名韩校四书),及读易传心、读诗传讹诸书,皆梓行于世。

(嘉庆志、丹徒县志)

周柄中

周柄中,字理衷,号烛斋。乾隆戊子举人。性笃学强识,自为诸生时,购观载籍无虚日。既南穷江湘,北游勃碣,西涉河洛,抵褒斜汉中,览其山川图记,又尝留京师数年,校书四库,多录秘牒,抉发生平所蕴疑义。盖终其身,无一日不在问学之中。于人世一切声利,泊如也。乙卯,截取知县,不就。以嘉庆六年卒于家,年六十四。

柄中之学,不空谈义理、背弃古训,亦不墨守汉儒。掇拾璅剩,穿求崖穴,所辨证悉援据经史,佐以百家之言,而归于自得。尝欲学者旁涉举业之外,而患其拘墟,以为不切于用,乃取四子书典故辨正之,凡二十卷。既刊行,或未之信。乾隆丙午,江南乡试,乡党题中式者,说多与之合,书稍流布矣。然柄中学故鸿肆,他所撰述,世或未知之也。五经、三传,并立学官,然或不究形声雅诂,乃作群经考、石经、字韵诸书考。著述之家,或乡壁虚造,性好非毁,至于疑谤官礼,訾警程、朱,乃作读书书后、言性图说。其他杂著答问及所作府县志之类尚多。

为人默而好深湛之思,虽遍游四方,主讲湘潭、汉中、平陵书院,未尝以其所学自炫。于士大夫间处稠人广坐,方辨之士易其儒者,诘难蜂起,徐出一语折之,莫不惊服。雅不喜人傅会道学,谓后世希颜之徒,得一好学寡过者,斯可矣,舍此而好言道统,皆妄也。

天性孝友。少时游大城,梦读丧礼,心动,驰归。父母相继殁,尽让田宅于二弟,而别购数椽居之,授徒以自给。晚年有劝之仕进者,慨然曰:吾性不耐此,况今已老乎 ?卒之日,口占二诗自叙,神色不乱如平时。

(溧阳县志)

段玉裁

段玉裁,字若膺,号茂堂。幼颖悟,读书日尽数千言。年十三,补博士弟子。学使者为博野尹侍郎会一,深器异之,授以朱子小学,谓其父世续曰:此儿端重,必教之成大器,勿自菲薄也。乾隆二十五年,举于乡。以教习,授贵州玉屏县令,改补四川巫山县令。服官十年,引疾归养。奉父侨居吴郡之阊门,年八十一卒。学者称茂堂先生。

玉裁喜训诂考核,穷微极博,推尊汉儒,于宋儒颇持异议。及晚年,跋尹公所授小学云:汉人小学,一艺也,朱子小学,养全功,本末兼赅,孔子教弟子之法也。又云:寻枝叶,略根本,追悔已晚。盖其学老而益进,卒能由博返约,得所折衷云。

道光三年,纂入苏州郡志。七年,采入国史馆儒林传。光绪十一年,由县详请崇祀乡贤祠。

著有说文解字注,说文订,说文解字读,六书音韵表,尚书撰异,诗经小学,毛诗故训传,周礼汉读考,仪礼汉读考,经韵楼文集。

(金坛县志)

缪 镔

缪镔,字尔钧,号洪阳,高资人,又号香山居士。性耿介诚笃。祖朋来,与耆宿周德培善,延教镔。德培曰:此子沉默善悟,每有穷究物理之问,其志希贤,未可限以俗学也。稍长,有句自勉曰:道体岂从身外得,天心惟向静中知。年十五,父母见其骨立,禁夜读,乃置灯帐中。凡程、朱之理,及小学、性理、近思录、大学衍义有益身心者,皆勤求精义,并穷究奇门六壬、易数阴阳之奥。念医可济世养生,真州赵雪蓬,隐者也,谒赵,开示正宗,大悟,遂名于时。并语:镔作诗,诗中必有我在,画亦写我意。复得蔡元春、尤荫、陶澄、荆青雪庵僧相过从,诗画益工。归为童子师,奉甘旨。都司巴彦聘教子,未数月,陈提督杰聘教子。嘉庆丙辰,开制科,镔与选,以祖年老,上书辞不受。巡抚费公旌以孝义可风额。时年四十。归客扬州,选香山集四卷。转游西安,得诗一卷,日西征草。壬戌,有西泠之游,著西泠草。

(丹徒县志)

张 璇

张璇,字纪天。幼失怙,忆先贤诗礼之对,自号未庵。事孀母何氏至孝。尝遇里中儿,有以父笞亡避者,曰:吾今欲求父笞不可得,尔乃避乎?为赋游子遇孤儿行一章。其人悔泣,卒为孝子。弱冠,补博士弟子员。言行有法,郁为人表。

四十外,即不与科举,读书等身,专意著述。于天文、地舆、礼制、乐律,与夫农田、赋役之事,靡不穷源究委,俱小楷精画,勒有成书。兵燹后,卷帙稍散佚。今有地舆集要、史钞、诗钞、医宗、官制沿革图、通俗丧礼、齐家要略若干卷,藏于家。

(丹徒县志)

顾 言

顾言,字子讷。行严悫,尤敦孝友。居家设教。由明经授石埭训导,迁丰县教谕,嗣升池州教授,辞不赴。所至训诸生先德器,士风丕变。著易编合珠,纂导学正宗诸书行世。年七十四卒。

子四。长子仁,以进士官御史。季子智,丙午举人。

石埭特祀陵阳道学馆,丰崇祀名宦祠。溧阳马世俊为之传。

(丹徒县志)

杨 淮

杨淮,字青岑。廷键犹子。资性敏笃。少家贫,力学,读书恒经夜不倦。未冠,游庠,旋食饩。授书月华山下,以经学、性学为本,古文次之,时艺又次之。文法韩、苏。乡试十三荐不举,怡如也。年四十,贡成均。六十八,授昭文训导。教如平日,弟子先后数百,感其教,俱能励行,昭文博士王家相、言本忠尤所赏识。时汪志伊巡粮常熟,董教增主讲虞山,皆与莫逆,推为老宿。年七十七,卒于官。

所著有读易一隅,史论集评,李杜集旁注,藏于家。

又孝义素著,凡伯叔兄弟辈仰食之,无难色。又尝睦族修牒,焚券赈贫。不喜闻誉,或有感谢者,辄以不知辞。

(丹徒县志)

陈宗起

陈宗起,字敬庭。少孤,力学,事母恭兄,孝友无间。道光乙酉,选贡成均,以母老不赴。学使者钦其才品,馈赆迫之,甫渡河,托微疾归。著书钧贯群籍,不以一义自足。自天文历算、勾股割圜诸术,下及水经、地志、小学、杂家,靡不穷究。每遇隐义,屏息危坐,至夜不辍。诗歌高老,文雄直。操行矜异,遇人恂恂,相识有急,叩门无不应。性多容少可,嫉恶而不苛,好奖人学问。疾笃,于家人深言天道损益之故,可谓知命已。邑中理学,多事力持,惟宗起规行矩步,循乎自然。惜年至三十五而卒。

著有经义笔存三卷,考工文字异同,鸟、兽释各一卷,周官车制考一卷,丁戊笔记、思存堂稿各二卷。

子克劬,同治丁卯举人。

(悔庐文钞节略、丹徒县志)

张崇兰

张崇兰,字猗谷,一字守陔,晚号悔庐。明名儒张莱兄萌之复。少游库食饩,及岁,贡成均。性颖异,襁褓知书,十岁能文,长务根柢之学。于经训诗词,旁及百家,靡不精究其奥,远近学者乐从之游。其言笑不苟,行止有度,见者惮之。而与之久处,又觉其和厚可亲。生平不以义气自诩,然戚友有急,必竭心力为之谋,纤悉备至。诱人学问,无间亲疏。喜扬人善,有笃行及能文者,辄称叹不及。惟不喜俗学,故出其门者,多通经博古之士。又以定命律己,尝手书一联曰:学于古训乃有获,乐夫天命复奚疑。

少孤,母年八十余,孝养无间。女弟适陈,即宗起,早卒,崇兰迎归,并两甥及女甥悉养之教之,以至成立。

咸丰癸丑,太平军至,移家西乡,弟子益进。每谓人心贪欲,足召祸乱,以为后辈儆。居柜村三年,勤修宋史,业未卒,以寇至,奔避至疾卒。时丙辰八月十一日,年六十。所著有古文尚书私义六卷,悔庐文钞六卷,皆梓行。其诗有中声、粗才二集,词有梦溪棹呕一集。故后,弟子戴启宝选刻之。

(丹徒县志)

柳兴恩

柳兴恩,原名兴宗,字宾叔,江苏丹徒人。道光十二年举人。贫而好学,敦实行。受业于仪征阮元。初治毛诗,以毛公师荀卿,荀卿师穀梁,穀梁春秋千古绝学,元刻皇清经解,公羊、左氏俱有专家,而穀梁缺焉。乃发愤沈思,成穀梁春秋大义述三十卷,以郑六艺论云,穀梁子善于经,遂专从善经入手;而善经则以属辞比事为据,事与辞,则以春秋日月等名例定之。其自序曰:

乌乎,穀梁之学之微也久矣,乃今而知春秋托始于隐之旨,独在此矣。何言之?公羊予桓公以宜立,穀梁罪桓以不宜立。宜立则罪在桓,不宜立则罪在隐。传曰:先君之欲与桓,非正也,邪也。探先君之邪志以与桓,是则成父之恶也。如传意,则隐在惠公为贼子。传曰:为子受之父,为诸侯受之君。废天伦,忘君父。如传意,则隐于周室为乱臣。孟子曰:孔子成春秋,而乱臣贼子惧。夫所谓贼者,岂待剚之刃乃为贼哉 ?成父子恶,即贼子矣。所谓乱者,岂但犯上作逆乃为乱哉?废伦忘君,即乱臣矣。乌乎!以轻千乘之国者,而不能逃乱贼之诛,然则千秋万世臣子之惧心,必自隐公始矣。况传曰:先君既胜其邪心以与隐,是惠公未失正也。明其不必托始于惠也。传曰:让桓不正,见桓之弑逆,隐实启之也。并明其无庸托始于桓也。且惠反诸正以与隐,隐乃不行即位之礼以启桓,是隐之纳于邪也。然则隐之元年,尤邪正绝续之交,春秋之托始于此,即于不书公即位见之。孔子志在春秋,故知我罪我之言,亦出于不得已。此春秋之微言,亦即春秋大义也。

其书凡例,谓圣经既以春秋定名,而无事尤必举四时之首月。后儒谓日月非经之大例,未为通论。穀梁日月之例,泥则难通,比则易见。与其议传而转谓经误,不若信经而并存传说。述日月例第一。谓春秋治乱于已然,礼乃防乱于未然。穀梁亲受子夏,其中典礼,尤与论语夏时周冕相表里。述礼例第二。谓穀梁之经,与左氏、公羊异者以百数,汉书儒林传云:穀梁鲁学,公羊乃齐学也。此或由齐、鲁异读,音转而字亦分。述异文第三。谓穀梁亲受子夏,故传中用孔子、孟子说,其他暗合者更多。述古训第四。谓自汉以来,穀梁师授,鲜有专家,要不得摈诸师说之外。述师说第五。谓汉儒师说之可见者,惟尹更始、刘向二家,然搜获寥寥。其说已亡,而名仅存者,自汉以后,并治三传者,亦收录焉。述经师第六。谓穀梁久属孤经,兹于所见载籍之涉穀梁者,循次摘录,附以论断,并著本经废兴源流。述长编第七。书甫成就,正于元,元惜其见之晚。番禺陈澧尝为毂梁笺及条例,未成,后见兴恩书,叹其精博,遂定交焉。并出其说备采,不复作。

他著有周易卦气辅四卷,虞氏逸象考二卷,尚书篇目考二卷,毛诗注疏纠补三十卷,续王应麟诗地考二卷,群经异议四卷,刘向年谱二卷,仪礼释宫考辨二卷,史记、汉书、南齐书校勘记,说文解字校勘记,宿一斋诗文集。

光绪六年卒,年八十有六。

弟荣宗。

(清史列传儒林传)

柳荣宗

柳荣宗,字翼南。邑诸生。口吃而性敏,读书目十行下。好经古,不喜时趋,学使祁文端公?藻阅其经解卷,大加叹赏,置第一。适父卒,不终试而返,遂绝意进取,以著书为业。

尤通六书,释尔雅、说文及群经异字音义,皆典据确实。书法遒劲,能作径丈字。立品纯厚,俗言不入于耳。为文古逸,直入两汉之室,晋、唐以下不及也。癸丑,避兵馆江北海安镇,续修未竟之业。越七年卒。著有说文经字异同考十二卷,梓行于世。又有尚书逸传、经补义各著述,因兵燹,散佚无存。

(丹徒县志)

淮 安 府

澓中翁

澓中翁,东海人。善诗、书。宣帝在民间,依倚许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,从之受学。

(江南通志)

卫 宏

卫宏,字敬仲,东海人。从九江谢曼卿受毛诗,因作诗序。又从司徒杜林受古文尚书。光武以为议郎。作汉旧仪四篇,以载西京杂事;又著赋颂七篇,皆传于世。

(江南通志)

卫 朴

卫朴,楚州人。病瞽,精于律,凡古历算数令人过耳一读,即能暗诵。熙宁中,撰奉元历。

(江南通志)

汤炳龙

汤炳龙,字子文,山阳人,寄居京口。辟庆元市舶提举。学问该博,工诗,善谈论。四子书及五经,皆有传注,尤深于易。晚自号北村老民。著有北村集。年八十余卒。

(淮安府志)

岳 荐

岳荐,字西来,山阳人。明季去诸生,笃志汲古,博通经史。平日指授学者,专用程、朱之学为准的。矩言楷行,人皆钦服。

(江南通志)

任 瑗

任瑗,字恕庵,山阳人。年十八,弃举子业,讲学静坐三年。既而叹曰:圣人之道,归于中庸,极于尽性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岂是之谓哉 ?于是取先儒书,潜玩力索,遵程、朱道规,以上求孔、孟,著反经说一卷,阳明传习录辨二卷,小泉笔记一卷。大旨与平湖陆陇其同,皆以遵朱子辟陆、王为急。笃实暗修,不炫于时,为高安朱轼所引重。

乾隆元年,江督赵宏恩举博学鸿词,廷试罢归。三十九年,卒,年八十二。

著有纂注朱子文类一百卷,论语困知录二卷,中庸困知录四卷,易学象数传心录一卷,太极图说析疑一卷,通书测一卷,读经管见一卷,读史衡说二卷,困学恐问二卷,知言札记二卷,朱子年谱一卷,文集十余卷。

汪 椿

汪椿,字春园,号式斋,清河人。幼能强记,十行并下。贡成均,累试辄罢。于学无所不窥,尤明积算推步之术。谓王制里亩二数郑注最为精密,著王制里亩二数考,以伸郑说。又著推太阴法、太岁星法,为汪廷珍所叹服。中岁以后,究心太一壬遁,著周秦三式疏证数十卷。会河督黎世序笃好此学,深敬礼之。及世序卒,椿痛哭,尽毁所著,谓世无知者。今所存者三式序目一帙,文多不传。卒,年六十有六。所著书甚众,有日知录补注数十卷。

(淮安府志)

苏秉国

苏秉国,字均甫,清河人。幼质实无诳言。屡困乡举,发愤穷经,阐明天人之旨。尤精于易,究心二十余年,成周易通义。初,秉国与汪廷珍友善,廷珍视学浙江,延秉国往,尽读文澜阁秘书,重加改乙。

河督黎世序延入幕府,每相见论易外痛陈民生疾苦,音动左右。道光元年,岁大祲,时值岁除,言于世序目:民困如此,公犹庆三朝乎?即日设厂以振,费十余钜万,全活无算。秉国本谋也。道光初,举孝廉方正。

尤与同邑汪椿、孙长源善,皆笃老硕学,而各有专精:汪以三式,苏以易,孙以琴。晚年勘定易注,为周易举正。属纩前数日,犹口授其子改定大衍数章云。

(淮安府志)

王家弼 薛敬之

王家弼,字右卿,号云岩。钜曾孙。兄家任,岁贡生,有异才,清介绝俗。值岁荒,杜门槁饿,与妻对缢死。

家弼酷嗜问学,行市中,遇古书辄解衣入质库,易钱以购,虽风雪祁寒不顾。以此博览群籍,凡天算、律吕、韬钤、壬遁、堪舆、河渠、盐法诸书,无不窥其奥,而尤邃于经算之学。其说经虽根据汉、唐注疏,而尤尊宋儒性理之说,合经学、道学为一事。谓新安之学心性而兼训诂,近之学高密者,乱其糟粕,而朱子训诂之说不行;学姚江者,乱其精华,而朱子心性之学将废。又谓朱子之学,一坏于不读书之俗士,一坏于多读书之钜儒。俗士钞袭以为时文,钜儒考据不讲义理。义理晦,则人人无忠孝之心;时文盛,则人人为身家之计:学术之有关于国家非细故也。时江都汪中著述学风行海内,家弼独谓其论参辰只沿旧说,而未明岁差之微,论爻辰并著两家,而不免骑墙之见;墨子后序,直以墨翟上比孔子,而转以孟子答夷之之言为非,容甫盖不知格物致知为何事,徒取驳杂之书,以为斗靡夸多之用,是以大本之失至于如此。

其算学不专主西法,谓西法之三角,即中法之句股弦也;其言八线,即中法之矩分内距引经也;其言借根方,即中法之立天元一也;其言理分中末线,即中法之河图数也;其言南北地度,即中法之里差也;其言朦胧影,即中法之损夜五刻以裨于昼也;其言最高最卑,即中法之盈缩迟疾也;其言平气、定气,即中法之分至以授人时、四正以定日躔也。西法之于中法,踵事加详则有之,然无一不从中法来也。且实有不如中法者。西法全用定气,至以雨水归之前年,置闰移于后月,何如节气、日躔各为一事乎?西法以星为宫,至于鹑火可以在北,元枵可以在南,何如天体星辰各为一事乎?周天三百六十,亦中法之所有,而不合于自然之数,何如即以日度为天度乎?岁差五十一秒,亦中法之所有,而不可为一定之法,何如百年长一、百年消一乎?凡此,皆中法之必不可废者。而西人废之,中人亦从而废之,不已谆乎?今治历当以中法为主,而以西法辅之,此善于用中法者也,亦善于用西法者也。西人制简平仪,分天、地二盘,言昼而不及于夜,测日而不及于月星。家弼创为简平夜仪,兼用纬度以测恒星,为前人所未及。

性直谅,与人交,谔谔无所忌避,遇睮睮者,必面斥之。道光中,以优贡游太学。居京师久,王公贵人争相引重。以狷介故,卒无所遇。归里后,杜门著述,不与外事,久之卒。

同时薛敬之,字邃庵,道光中以耄年赐副榜。为人寡欲悖学,多所论撰。光绪乙酉,督学黄体芳见其遗书,爱之,欲咨送国史馆,以去任不果。

(盐城县志)

骆腾凤

骆腾凤,字鸣冈,号春池。举人。选知县,以母老,改授舒城训导。告养归。

腾凤豪宕能文,明畸人术。尝从钟祥李侍郎璜受算学。初,梅文鼎、李锐皆以算学名家,腾凤颇议其不备。著有开方释例四卷,遗稿凡数十万言。

卒,年七十余,母崔犹在堂,年百二岁矣。

(山阳县志)

丁 晏

丁晏,字柘堂,山阳人。性嗜典籍,勤学不倦。阮元为漕督,以汉易十五家发策,晏条对万余言。江藩称其摭群籍之精,阐周易之奥,好学深思,为当世冠。道光元年举人。尝本顾炎武说,断古文尚书为王肃伪作,撰尚书余论二卷。又以胡渭禹贡锥指能知伪古文,而不能信好古学,既为正误以匡其失,复采获古文,甄录旧说,断以己意,辑禹贡集释三卷。

生平笃好郑学,于诗笺、礼注,研诗尤深,撰毛郑诗释四卷、郑氏诗谱考正一卷。以康成采三家诗,王应麟有三家诗考,附刊玉海之后,舛谬错出,世无善本,撰诗考补注二卷,补遗一卷。又以郑氏注礼最精,依据其说,撰三礼注释共八卷,又辑郑康成年谱,署其堂日六艺,取康成六艺论,以深仰止之思。然晏治经学,不掊击宋儒,尝谓汉儒正其诂,诂正而义以显;宋儒析其理,理明而诂以精:二者不可偏废。其于易述程子之传,撰周易述传二卷;于孝经,集唐玄宗、宋司马光、范祖禹之注,撰孝经述注一卷。

复通达经世之学。咸丰二年,主团练积谷事,为人劾议,遣戍,缴费免行。十一年,叙守城功,由侍读衔内阁中书,加三品衔花翎。

光绪元年,卒,年八十二。

所著书四十七种,凡一百三十六卷。其已刻者,为颐志斋丛书。

(清史列传)

陈玉树

陈玉树,字惕庵,后更名玉澍,盐城人。父蔚林,县学生,以治毛诗名,有诗说二卷。王先谦志其墓,谓:

能与高邮大师王氏父子相翕应者也。君治经,首通训故,求其涉于经世之用,渐渍于史,故其为文,驰辨博喻,取证前古,烂然溢目。律以国朝浙东之学于谢山全氏为近,而原本忠孝上承梨州,君孤行海表,一与之合。余往谓盐城得县以来,自臧子源、陆君实后,文章行义未有如君者。

君自少时读书辨志,躬赖贫贱,虽遘困厄,浩然之气不为之夺。平生之学,一以墨氏为宗,摩顶至踵,若徇亲戚,及其智能索尽,往往流涕奔诉然后即安。故始之为君危者,旋复交口颂君。不知君所捍御非为身谋,既殁之后,尚有议其坚持已是匪石可转义,故驱扇四友阙如者要皆不足为君病也。

君树绩乡里,若修天妃闸,请罢设台捐,严定米禁诸役,皆焦神苦思,亲犯不韪,以一儒生号呼当路,咸亮其志,俾底于成。萧然往来,绝口荣誉,清如夷惠,勇过贲育,非君孰能任之 ?病既危笃,咙胡呓语,犹以米禁为念,君之坚识断可见矣。

应两广制府岑西林之招,再赴广东。未几,以风痹归,归未数月而卒。

君以府学廪生举光绪戊子科优行贡生,旋中本科举人。大挑教谕,不赴。

其书已行者,毛诗异文笺、盐城县志、后乐堂集、民权释惑、教育刍言、钦定胜朝徇节诸臣录校勘记,凡数十卷。若卜子年谱、尔雅释例、米禁问答稿,并写定,具藏于家。

卒于光绪丙午八月,年五十有四。

(续碑传集)

标签:

  • 标签:中国观察家网,商业门户网站,新闻,专题,财经,新媒体,焦点,排行,教育,热点,行业,消费,互联网,科技,国际,文化,时事,社会,国内,健康,产业资讯,房产,体育。

相关推荐